城市文化内涵体现文化资本的含义文化影响力排名文化的通俗解释
1994年我上小学三年级,那一年的荥阳出奇的热闹
1994年我上小学三年级,那一年的荥阳出奇的热闹。作为学校鼓号队小队长的我,接连参加了几个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大活动,并为此放学不让回家、加班加点的集中训练了俩月。
那一年,头一个大活动就是荥阳撤县设市庆祝大会,开大会的地方就是现在的人民广场,这位置原来是市体育场。这事完了以后感觉没过几天又来了一场郑桓公受封立国2800周年纪念大会,我们被学校用车拉到郑州市体育场吹吹打打欢迎远方的亲人,郑氏宗亲们入场后赶紧退场又马不停蹄的回荥阳,继续在索河路上列队吹吹打打再一次欢迎郑氏宗亲,等到宗亲们在体育场的看台上就坐以后,我们又排成方队,像分列式一样吹吹打打又在体育场转了一圈,展示了荥阳人民的热情。
那一年,索河路万山路的叉口、郑上路万山路的叉口分别杵上了一个高杆灯塔,一到晚上灯塔四周满是夹着凉席找位置乘凉打牌的人,那种场面怕是以后再也见不着了。
还是那一年,在现在京城路和郑上路交叉口的位置,建起了一座荥阳撤县设市纪念碑。那一年文化资本的含义,满大街的机关单位企业都在忙着换牌子。
1995年5月15号,荥阳开通的首条公交线路车从兴华市场出发,终点站就是这个纪念碑文化资本的含义,简陋的公交站牌上写着站名:市标。车辆到站,卖票的扯着嗓子喊到:终点站市标啊!市标到了!终点站!都下车,都下车!
5年后,郑上路全线改造拓宽,这个我还没有正眼仔细瞧过的纪念碑就被拆了,但是“市标”的名称却和公交站牌一道被保留了下来,成了一代人的记忆,而且仅仅只有一代人。
设市纪念碑主体被拆以后文化的通俗解释,位于碑顶的市标被运到了原来荥阳市建委的后院,任凭风吹雨淋文化影响力排名。后来新组建的市建设局乔迁东区新址办公后,它也随着一起搬到了东区城市文化内涵体现文化的通俗解释,但待遇并没有改变。端午节的假期,当我再次见到这个印象已经模糊的市标时,它和一堆置换下来的垃圾桶、路灯灯杆、隔离桩堆在一起,残败的模样让人唏嘘。
当年为了确定它的模样,整个荥阳都沸腾了。关于征集市标设计方案的消息让刚成立不久的荥阳电视台以近乎饱和式轰炸的方式进行传播,因为是有奖征集,在这个消息家喻户晓以后,负责征集设计方案的办公室堆满了各种投稿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在电视台采访的画面上可以看得到,投稿差不多都是纯手工绘制,甚至还有用单位的信笺制图的。当然,在那个电脑系统还是DOS3.3的年代,用电脑制图简直就是个神话。
最后的中标方案到底是怎样产生的,细节已经不得而知。现有关于这个中标市标的释义是这样的:这个圆形标识由红黄两种图案构成,中央由荥阳二字的拼音字母组成一只昂首放歌的大鸟,寓意荥阳的腾飞。标志下方弯曲的符号象征黄河文化的通俗解释,表明荥阳处于黄河南岸的地理位置。标志右上方的五角星表明荥阳是中原大地升起的一颗新星。标志顶端是中国荥阳的英文字母,表明荥阳当时正在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正走向世界。
可能是网络信息化时代让我见的多了,我只能说,这个中标的市标的设计理念和效果在当时绝对是体现出了时代特色和时代审美。那会儿的标志设计总是离不开那几个套路:英文字母、拼音缩写,要是新成立的还得加上一个类似于托举状的手或是幼芽。拼接组装后的效果就是要多丑有多丑,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关键是大家都还乐此不疲。
反正中标方案公布以后貌似也没什么反对质疑的声音,然后就马不停蹄的开始制作施工,当年的新闻还开启了类似于跟踪报道的那种方式让全市人民了解工程进度。总之呢,纪念荥阳撤县设市的纪念碑很快就建成了:3米高的基座采用浮雕的方式表现了楚汉之争和黄河景观文化影响力排名,18米高的碑身上粘着 “荥阳设市纪念”6个大铜字和3只大雁,顶端就是那个时代设计感十足的市标。
这个纪念碑从落成到拆除,一种不友好的声音像谶语一样一直围绕着它。西边的兄弟县区上街有个很有名、射箭造型的雕塑,在荥阳设市纪念碑落成后,一段顺口溜不知道怎么地就流传开来:上街一支箭,射下荥阳三只雁。乃至到了后来纪念碑拆了,荥阳新建了郑氏三公像,仍然没能逃出被调侃的尴尬:上街三个门,钻来荥阳三个人。因为上街区也没闲着,在进入城区的路口修了个叫世纪之门的区标。用民间的说法,上街到底压过荥阳一头。
这种说法想来很好笑,但真的不好笑。荥阳有着超过2000年的建城史,社会经济发展到现在,不管跟兄弟城市比什么或是不比什么,但都不应该是这个样子。2000多年的文化底蕴不应该让一座城市的标识被两个拼音字母给代表了,翻遍字书词典,荥阳的“荥”字只为荥阳而生。也正因为这样文化的通俗解释,荥阳的设市纪念碑被拆除以后倒也没引起多大的反应,说句心里话,那玩意造的真不好看。
每年的郑州,荥阳撤市划区的呼声都一浪高过一浪,虽然没啥实质性进展,但毕竟是大势所趋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划区只是个时间问题,早一天晚一天的事。那么划区之后呢?是不是还要再搞一个什么区标设计征集呢?我以为这是必须的,而且是必要的。随着荥阳融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有高度辨识度城市文化内涵体现、既代表城市历史,又代表城市人文精神的标识,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即便是融入了郑州,作为一级行政区存在的荥阳也应有专属于自己特有的城市文化,而这种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它的城市标志文化影响力排名。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还没有自己的城市标志,但在抖音上搜索“城市标志设计”就会看到大量的城市标志设计产品。从现有的标志来看,这些设计大多都偏重于旅游,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城市某一区域的特色或面貌,但由于它的功能性和定位比较强,只适合旅游开发,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主要特征,当然,完全依靠自然风光的旅游城市除外。很多已有的标志由于过于重视城市标志的形式感,大量的忽视了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简单说就是:设计流于形式文化资本的含义,没有灵魂。
城市环境:主要是指整个城市独特的地理特征及城市气候,地质地貌,水温地理等特征,城市形象标志应该从这些因素中提取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并用图形的语言把它表述出来。
城市文化:指的是生活在城市区域内的的人民在改造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过程中所创造出的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和道德规范,以及这种活动所形成的具有地域性的典章制度观念形态知识体系文化资本的含义,风俗习惯,心理状态以及技术艺术成果,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城市,传承的载体,城市文化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和个性。
城市特征:是指城市中能够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建筑景点,雕塑景观等,是体现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彰显一个城市活力传承的标志,在城市标志的设计中所表达的城市特征很容易被彰显,并升华,同时,提高城市形象标志的独立性和自明性,也彰显了城市的个性和地方特色
对照这些要素文化的通俗解释,现在的设计成品,不管是理念还是效果,都远远的甩开当年的设计十几条街,比如2018年荥阳旅游形象标志征集活动的入围作品。
这些形象标志稿件大部分来自广东、江苏、辽宁等专业设计公司的投稿,基本上都能反映出荥阳独特的自然资源景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还是感觉差点意思。与旅游标志一同进行的还有旅游口号的征集,这个评选的一等奖是空缺的城市文化内涵体现,因为组委会认为入围的宣传口号尚无一个能够满足要求,建议后续择机再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旅游宣传口号。对于组委会的决定,我是十分赞同的,就像当年的市标设计一样文化影响力排名,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念,有不同的流行,不能急,但时间会选择最终的答案。